上好“行走的思政课” 助力“双一流大学建设” ——安徽中医药大学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综述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3-09-28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学校“振兴中医药 建设双一流”贡献青春力量,2023年暑期,安徽中医药大学2000多名师生医护员工深入西部高原、革命老区、文化古城、田间山林、社区街道等,为当地群众进行党史教育、理论宣讲、教育关爱、医疗服务等,掀起了“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潮。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魏骅,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许钒,校党委常委、宣传部统战部部长吴达武等通过出征动员、走访慰问形式关注学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实践队员们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守牢安全底线,真正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省情社情,接受实践锻炼,充分展示安中人的青春风采。





  今年,校团委通过“样板党支部”建设、挂职干部对口帮扶、“挑战杯”红色专项、“互联网+”筑梦之旅赛事等项目“揭榜挂帅”,遴选组织了20支校级重点服务队,有7支团队获批团中央“七彩假期”“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防治结核 志愿有我”“绿色长征”等专项,2支团队入选全国“三下乡”重点团队,6支团队获批省级“笃行计划”“乡村振兴”“少先队实践营”“长三角高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互联网+红色筑梦之旅”专项。

  此外,各学院还组建了185支院系及班级团支部服务队,另有600余名学生参加各地市共青团组织的“返家乡”社会实践。目前,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已收到感谢信29封,在学习强国、中国共青团、中国青年报、中国中医药报、安徽日报等相关媒体和政府网站报道680余篇。


  融入长三角,振兴中医药

  为进一步落实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和安徽省“百万大学生兴皖”行动,发挥中医药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7月7-10日,我校团委和亳州团市委联合举办了以“传承创新中医药 青年学子建新功”为主题第一届长三角中医药青年安徽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来自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我校4所长三角地区中医药大学以及河南中医药大学青年师生50余名,访中药市场、探中药企业、品中药花茶、练五禽戏、听创业故事,开启了一场精彩难忘的火热实践。活动受到学习强国、中国共青团、中国青年报等宣传报道27篇次。



   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党史力量

  为提升“三下乡”红色教育质量,学校实践团队积极传承红色基因,追寻红色足迹,学习红色故事。校团委学生组织组建的大医精诚实践团、青春笃行实践团分别在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重温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小岗村的沧桑巨变、太湖县革命纪念馆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入团誓词,进一步激发同学爱党爱国热情;针灸推拿学院“一根银针 一颗匠心”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合肥市长丰县马郢村开展“两弹一星”精神普及,勉励大家赓续“两弹一星”的精神血脉,用行动为之践行,勇担民族复兴之重任;中西医结合学院星火青年志愿服务队走访慰问亳州市药王村原生产队党支部副书记76岁的老党员孙传道同志,学习老党员立足自身岗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奉献的精神。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在灵璧县重温入团誓词,在程庙村开展爱心义诊,全面开展中医适宜技术诊疗、中医药膳食展示、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等,弘扬中医药文化,宣传推广普通话,带领村民切身感受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体育健康学院“红旅徽凤路,运康暖乡村”实践团走进凤阳县探寻红色史迹,重温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从中汲取砥砺前行、勇担使命的强大精神力量。第二临床医学院“针心实医”志愿服务团与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临床医学院副主任医师徐晓婵一行赴宣城市郎溪县毕桥镇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革命历史,弘扬优良传统,凝聚奋进力量。









   弘扬中医药文化,探寻中医药之源

  作为中医药院校,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深入中医药资源地进行调查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由药学院负责的学校第五届大学生中药资源科学队远赴新疆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跋涉了乌鲁木齐、阿勒泰、哈巴河、吉木乃、昭苏等15个地市县,行程超过6000公里,采集药用植物标本2000余份,收集珍贵种子50余份、特色药材10余种、引种栽培10多种,留存图片1.7万余张,6部影像视频,在中国青年网等媒体平台发表文章近20余篇,将论文写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中药资源大典》,补充了相关图文索引,为地方中药资源的开发保护、地方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由校红十字会负责的“青青苍木,始于关爱”团队以“童心相伴、共享七彩假期”为主题,关爱留守儿童,传播中医药文化。青春笃行实践团开展“圆梦工程”活动,实践队员赴太湖县人民医院,为暑期托管班学生开展了一场寓教于乐的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宣讲并通过中医药知识互动交流、太极拳讲解练习、中药植物标本制作、中医药常识知识问答等环节,进一步增强未成年孩子对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医药信息工程学院 “共筑欢乐 相伴童年”暑期爱心支教队前往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中心学校,立足专业特色,以讲红心,暖童心,传红色基因,讲红色故事,为少先队员们带来为期一周的“大思政课”。中医学院“草香医情”志愿服务队前往合肥市肥东县撮镇镇通过医生座谈会、健康义诊、中药香囊制作等系列活动。医药经济管理学院“薪火传承”实践团前往太和县开展医药企业调研、乡村振兴调研、传播中医药文化、宣讲中医药健康知识。护理学院倾力“青”为实践团开展急救讲座,爱心义诊以及暑期走访村落等实践活动并为合肥市店埠镇居民进行义诊,深入社区,知民情,懂民意,话民心,在实践中受教育、练本领、长才干。第一临床医学院“探新安·扬中医”志愿服务实践团以行促学、以行增智,开展了“徽派炮制之药食同源”“中药望闻问切”等中医药文化面对面交流活动。








   校地校企联动,助力实践育人

  为加强校地、校企协同育人合力,落实学校劳动教育行动方案,暑期社会实践中,我校与亳州市康美药材城、亳州青年创客空间、华佗国药集团、宣城市宁国市中医院、阜阳市太和县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滁州市小岗村党委、黄山市歙县中医院等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合肥市望湖小学党总支建立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推动“五育并举”,构建多单位协同的“育人共同体”,为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舞台。



   皖港青年共交流,奋楫扬帆绽风华

  今年,我校积极响应2023年香港大学生暑期安徽实习扬帆计划,经团省委遴选,医药信息工程学院李玲同学与3名香港籍大学生于安徽省广善公益服务中心进行为期6周的实习,共同参与清溪路儿童服务站项目,开展了暑期托管、儿童吉他班、水墨画启蒙、幼儿英语启蒙、暑假安全防溺水活动、制作环保酵素等49场活动,服务儿童964人次、家长266人次,深化了皖港青年交流交往、交心交融,加强皖港青年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



   青年师生话收获,社会美誉有影响

  为持续扩大2023年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影响,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安徽中医药大学团委官微开辟了“青春三下乡”专栏,在学习强国、中国共青团、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中医药报、安徽日报、安徽省教育厅、安徽共青团等新闻媒体和主管部门媒体刊发相关报道680余篇。此外,学校还将开展“三下乡”系列优秀评选、“实践归来话成果”分享会等,让更多学生受教育、长才干。



  “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努力践行“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充分展现安中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实际行动为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和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贡献青春力量!(杨争光/文,各学院/图,叶兰兰/审核)

 
 

安徽中医药大学 团委 版权所有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合肥市新站区龙子湖路350号(少荃湖校区) 230012 皖ICP备020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