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入推进学校“大医精诚”实践育人工程,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今年暑假,安徽中医药大学以线下“三下乡”“返家乡”“扬帆计划”和线上“云组队”“云调研”等相结合的形式,确定了15支服务队为校级重点团队,大家分赴全省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满怀激情地投身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建设。
根根银针串起颗颗医者匠心
6月23日~27日,该校“三下乡”重点团队、针灸推拿学院大学生“一根银针 一颗匠心”乡村振兴促进团一行14人到合肥市长丰县杨庙镇马郢村、十井村,开展了为期5天的中医适宜技术义诊服务、乡村振兴青年调研采访、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服务群众280余人次。
在马郢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身穿大白褂、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忙碌不停,闻讯而来的村民络绎不绝,早早在场等候,排起长队。针刺、推拿、艾灸、耳穴贴压、刮痧、拔罐、冬病夏治三伏贴等中医特色诊疗服务,受到村民“热捧”。看到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志愿者像家人一样搀扶,把老人送到专家问诊区。志愿者一边为村民针刺、推拿、艾灸、耳穴贴压、刮痧、拔罐,一边耐心讲解中医药健康知识,并现场示范、教授常见养生穴位按压等手法。
为了让群众对抗击新冠疫情有进一步的了解,学生们还特别准备了健康养生知识宣传册向群众免费发放,宣传安徽省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干预推荐方案、医学食疗知识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提出健康指导意见,并教给正确的防疫方法。
“中医健身气功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健身功法,是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中的瑰宝,能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机能,保证气血畅通,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志愿者李洪涛细致讲解了功法基本动作,边示范边讲解动作要领、呼吸节奏、注意事项等。村民们看得仔细,学得认真,跟随志愿者一起练习分解动作。
烈日炎炎,阻挡不了志愿者的脚步。对于行动不便的群众,团队师生在马郢村、十井村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带领下,走进群众家中,开展推拿、耳穴贴压等诊疗服务,并赠送了感冒灵、青桔玉屏汤等药品和防疫养生香囊。
发放宣传资料、组织科普讲座、开展义诊咨询……为期五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志愿者们积极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助力乡村振兴。该校带队教师、全国最美志愿者齐亚军表示,“学院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已开展多年,一方面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更多感知基层、服务社会、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机会和平台,同时他们能用所学为群众减轻疾病困苦,传承中医药经典,弘扬中医药文化,让中医药走进千家万户”。
把中医药服务站建在皖北小村庄
为鼓励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6月下旬,该校团委联合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国医堂,组建校级重点团队“大医精诚”爱心医疗团,前往学校结对帮扶点——灵璧县下楼镇程庙村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力促进乡村振兴。
为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医疗团发挥中医药学科优势,开展健康检查、中医问诊、健康咨询、心肺复苏宣讲、夏季常见病宣讲等医疗服务,并针对老百姓的身体状况运用针灸、推拿、按摩、拔罐、穴位敷贴等中医疗法进行治疗,活动受到程庙村以及周边群众的欢迎,前来咨询的群众络绎不绝,半天共接诊四百余人次。2021级学生席虎深有体会,“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看到爷爷奶奶们亲切的笑容,说着一声声‘谢谢、辛苦了’,让我更加坚定学习这个专业是对的!这次义诊的亲身经历让我有了极深的感触,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与毅力”。
为进一步帮扶程庙村乡村振兴医疗服务建设,安徽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安徽省中医药养生学会将乡村振兴中医药服务站设在程庙村,希望以该服务站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国医堂资源优势,为当地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送健康精准关爱志愿服务,切实服务人民,以实际行动践行“健康安徽”战略要求,为我省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关爱家庭经济困难人群也是此次“三下乡”活动的重点,队员们走访了当地的经济困难家庭,送上生活慰问品,并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带着小朋友们画画、拔河、制作中医药香囊、教学五禽戏等,丰富假期生活,让小朋友们在快乐中收获知识,更在他们心中埋下中医药的种子。

“一根银针 一颗匠心” 乡村振兴促进团志愿者对村民进行针刺治疗

“大医精诚”爱心医疗团成员现场演示心肺复苏
原文链接:
http://epaper.ahyouth.com/paperdetails.php?CurrPeid=2130&CurrSid=19989&newsid=58388